sunshine
查看: 1871|回复: 0

高中生物教学特点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755

帖子

253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531
发表于 2023-1-11 20: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中生物学是一门“独特”的学科,“如果你是一位高智商的学生,你可能可以不听数学课、物理课、英语课而自学成才,但是如果你不听生物学课,而采用自学的方式,你不可能成才,甚至连及格都不可能!你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高中生物学教材,结果发现你还是无法解题。”原因何在?

一、高中生物学是一门难以自学的学科:生物学学科自身的复杂性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多姿多彩的和千变万化的生物世界,这就决定了生物学学科必然包含庞大的知识体系及不断被修正和完善的生物学观点。因为生物学学科的知识实在是太过广泛了,每个科学家只可能较深入地了解其中一个领域的知识。如“植物分类学家”对“动物、微生物、现代生物技术、生态”等知识就可能知之甚少。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以“高中生物学”在现有高中教学体系中被划分到“理科”。但是如果你就此认为可以用纯理性的思维去学习高中生物学,那就大错特错了。虽然生物学有很多“理性”的成分存在,但是它首先是一门在“大量科学事实”和“概念”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学科。推动生物学发展的手段主要是观察和实验,而不是逻辑推理!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不断发现原先认为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很多是错误的。大学生物学教材不得不经常修改,但是仍然无法反映出庞大而复杂的生物学事实,更何况高中生物学教材。固然,我们可以将生物学知识点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系起来从而有助于记忆,因此记忆和熟练运用所记忆的知识是我们高中学习生物的一个重要方法。
    对于高水平的学生而言,与其他理科如数学、物理和化学不同,生物学是很难获得高分的,即使是生物学教师也很难获得满分。因为在一张试卷中难免会存在几道文字上有较大歧义或对一个事实存在不同看法的题目。作为教师,经常会遇到相同的题目而依据不同的教材则答案不同,不同的专家给的答案不同,不同的教辅材料给的答案也不同等情况。大学的生物学教授遇到高中生物学题目有失也会因为缺乏应试技巧和研究领域的限制而无从下手。有些教授曾公开表示,高中生物学的题目太难了、很多题目他们不会做。
    此外,针对沪上教学要求和特点,有些知识点和其他地区版本的教材讲解并不一样。在实际高考复习中,建议教师讲清楚与其他地方的区别,如在DNA复制过程当中,引物一般不作要求,PCR讲解中,引物一般也不做要求。故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会把不同的地方点出来,不建议学生网上查阅相关的知识点和全国其他各地的参考资料,万一知识点考察的要求和教材编排要求所致的原因而引起的答案不一,学生自己就迷惑了,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点出,就会造成很大的学习问题。
    生物学教学中,从来就是不缺乏特例的,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常遇见与教材相违背的特例问题。如在讲述基因重组的时候,一般高中教材和资料上面说明,在自然情况下,原核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但是有些考试中却出现了诸如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问题,并且教材上面也有相关的实验(隐性实验);再如秋水仙素的使用问题,一般讲其作用的时候都是引起染色体加倍,但是在模拟考试当中,偏偏出现了引起基因突变的问题。像这类问题不胜枚举,如果教师不在平常的教学中总结说明,学生就会很迷惑。但是我们不要把特例当做教学的重点,要从辩证的角度处理此类问题,最终如何处理还是要参照课程标准考纲的要求。

二、没有教师指引的高中生物学学习容易误入歧途
1. 从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角度分析
    现行的高中生物学教材较之以往的旧教材,印刷漂亮了,内容丰富了,趣味性增强了,可读性增加了,探究味浓了。但同时,有些学生学习起来反而困难了。在考试题目越来越偏,越来越难的现实背景下,这将导致教材与考试题目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目前使用的教材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前后联系紧密,能够很好地呈现高中生物学的全部知识框架。但是有部分教师还是“固执地”认为学习的过程和规律与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规律是两件完全不一样的事情。况且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善于学习,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科学探究感兴趣,没有必要把学生吹捧成是具有科学家的智慧,甚至远远超越科学家的一群高智商怪物。众多科学家耗其毕生精力进行实验,屡经挫折得出来的假设或结论,却要学生在热火朝天的生物学课堂探究模式中用一节课甚至几分钟就能自主探究出来,并往往比当初科学家的结论更加完善和科学。例如,给一段材料“摩尔根发现子二代的雌雄果蝇中的红眼和白眼性状比例不一致”,学生据此推测出“此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基因”。究其原因是教材(资料)上写着这个结论,所以教师就设计了一个“假”探究,强行把学生引导到书本上的结论。其实摩尔根当时有多种解释,做了很多的实验,包括这个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生物学使用文字来表述复杂的生物学事实。对于某一个生物学事实,不同科学家的观点经常不一致,何况文字描述本身容易产生歧义。大学生物学教材主要是呈现生物学事实,而不在语言描述的细节处周旋。高中生物学教材参考大学教材进行编写,就难免“断章取义”,而且高中生物学题目特别注重咬文嚼字,如部分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细胞核是最大的细胞器”和“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其实是从细胞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上做出的文字上看似矛盾的两段表述。细胞核是否归类为细胞器对于生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没有任何意义,但是高中生物学题目习惯于在这种毫无意义的地方做文章,增加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负担。
2. 从高中生物学教辅材料的角度分析
    目前的教辅材料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目前在描述关键知识点,突破重难点等方面非常出色的教辅资料大多不适合上海本地考生,基本上都是针对人教版等教材编写的,如《世纪金榜》《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适合本地教材的辅导资料基本上有如下两种:
    第一种就是描述关键知识点,针对关键知识点选择、设计部分典型例题讲解分析,最后配以部分习题。此类辅导书编写想法是很不错的,针对重点知识重点讲解,有的放矢。但是这类资料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知识讲解的连续性,章节知识的连续性,并且重点知识点本身的讲解也不详尽,所以在知识的来龙去脉和相互联系上具有先天性缺陷。学生即使很努力地研究学习,也只能像大雾中看山峰一样,只见孤峰,不见山脉主体和它们之间的崎岖山路。
第二种就是习题集一类的,本类资料习题选择精辟、与时俱进,是不可多得的学习助手。但是本类资料仍然没有解决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题目背后的知识点依然是个问题,虽然有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习题,初步掌握高考的知识脉络,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个题目虽然能解决,题目类型一换,甚至是描述的语言换一下就不知所措了。究其原因还是基础知识薄弱,不能理解试题考察的知识内容。
    当然沪上还有一部分外地编写的资料,但是由于沪上生物学教学的特点,这类资料不是针对本地教材编写的,因此大多水土不服,对学生帮助不是很大,白白浪费了学生很多时间。
    目前生物学学科的教辅材料的另一个缺点在于习题编排和答案解析上。因为奉行拿来主义和题海战术,题目质量鱼龙混杂。教辅材料中的答案解析部分更是不敢恭维,很多解析完全是就着标准答案来解析,解析得非常勉强,所以就会出现一模一样的题目在这套教辅上这个答案,在另一套教辅上另一个答案,而两处解析都说得头头是道的情况,更有一些答案解析写一大段文字。仔细一看都是大话套话,与解题八竿子打不着,学生看了自然一头雾水。如当植物处于光补偿点时,有的教辅认为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度等于呼吸速度,而有些教辅认为此时叶肉细胞中光合速度大于呼吸速度。所以,一个合格的生物学教师应该甄选典型的题目,在解答题目时少讲显而易见的废话和套话,但是对于重难点,却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阐述,帮助学生真正通过解题突破重难点。
3. 从高中生物学题目的角度分析
    令广大有责任心的生物教师痛心的是,有些高中生物学试题已经将文字游戏发展到极致的地步。每年高考结束后,专家们都会评论当年的生物高考试题。每年的大意都是说:“试卷考查了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甚至还考查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我们来看一道高考选择题:“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出题者认为此选项错误,因为ATP是一种物质,此选项应该改为“ATP中的能量”才能算对。且不论教材本身经常使用ATP来代表能量,这种题目简直是替语文教师出考题。
    比如高中教材中使用洋葱的外表皮细胞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于是就有题目:“使用洋葱的内表皮细胞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的实验,此陈述是否正确?”如果学生没有看清楚“内”、“外”的区别,就落入了文字上的陷阱。况且洋葱内表皮细胞的液泡没有颜色就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了吗?实验证明,适当调暗光线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洋葱内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

三、要解答高中生物学的题目需要知晓大量的“默认前提”
    经常有学生感叹:“为什么看了高中生物学教材,依然不会做题?为什么试卷上要考的知识,教材上都没提及?”高中生物学中其实存在大量的“教材外知识”或“教材外规则”,我们且称它们为解答生物学题目的“默认前提”。这些“知识”和“规则”在教材上是没有叙述的,只能通过解大量的题目才能总结出来。这些“默认前提”是高中生物学最近10年来逐渐形成和发展出来的。有些“默认前提”的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些“默认前提”是为了简化复杂的生物学知识,有些“默认前提”是为了统一答题规范,有些“默认前提”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而学生通过教材是学不到这些“默认前提”的。
    例如,教材中描述“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形状各异的同一种物质,细胞分裂间期或不分裂的时候应该是染色质,而分裂过程中应该是染色体”。据此推断,分裂间期只有染色质而没有染色体。但是在做关于“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的题目时,答案给出的间期染色体的数量居然不是0。这样的题目就是存在“默认前提”。原来,高中生物学中当对染色体进行数量统计时,忽略掉染色体和染色质在形态上的差别,认为染色质就是染色体。有经验的生物学教师就会解释清楚这些“默认前提”让学生清楚出题者的本意是什么,从而在生物学知识和生物学题目之间建立一个真正的通道,而没有教师指点的学生在解这类题目时将一头雾水。

四、需要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知识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物学教学中流传一条“金科玉律”:生物学是理科中的文科,只要能记住就能取得好成绩。然而一次次的事实无情地击破这条“金科玉律”。笔者在教学中遇到无数的学生,知识点倒背如流,课堂笔记,甚至是错题集也是一本一本的,但是成绩却是惨不忍睹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只会记忆,不懂知识点的理论基础,不知道知识点的应用范围以及如何应用,所以归根结底生物学教学需要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透彻地讲解知识点,把知识点整理出来,以便学生及时温习,而不是把大部分时间花在板书上,不要让学生一节课记大半堂课的笔记,结果学生笔记记得一本一本的,但是还是不理解。学生有了教师整理总结的知识点,加上教师的讲解点拨,很快就能掌握了,再适当配一些习题,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差,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整理教材知识,学生毕竟是学生,不可能有教师的认知度和水平。
    高中生物学中很多知识点如果从理解的角度分析讲解就能避免很多问题,例如外界条件如CO2和光照变化对植物细胞内有机物含量变化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如果结合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再结合物质的生成与消耗分析就比较容易理解,学生也不容易忘记,避免了枯燥的记忆过程。再如CO2和光照变化对呼吸强度点、补偿点和饱和点的影响,如果不从两个反应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的话,是很难掌握的。何况知识点一多,学生自己就绕糊涂了。
    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首先要对学生说清楚为什么要学这方面的知识,比如传统的东西存在的问题而想用新的技术或手段来解决,然后引导学生逐步解决问题,总结得出结论,最后引导学生并讲清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并与其他章节的联系。这样学生在探究与理解中就把很复杂的知识点掌握了,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对于章节之间的知识点,也应该理解讲解掌握。例如基因工程中可以引申到第三代疫苗革命的知识,这样很自然地就把基因工程与免疫联系起来了。再如单抗的实际应用之一的肿瘤导向治疗——生物导弹,应该把这个题目彻底地讲清楚,为什么要用磷脂、刺激产生生物导弹上的抗体的抗原决定簇是什么、生物导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什么等,就可以很自然地与物质运输、癌细胞、细胞培养等内容联系起来,使学生理解章节的脉络,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学生课余时间也会自觉地查阅相关章节的知识点。
    高考本来就是选拔性质的,需要对知识点理解运用,如果凭记忆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即使把几本教材背下来也未必能取得好成绩!

五、需要改变教条式教学和对细节的处理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活生生的生命世界,生物学的学习理应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但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残酷的恶性竞争机制下,生物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毫无乐趣,生物学题目往往沦为一种文字游戏。对此我们必须认清现实,为了分数,我们不得不去研究高中生物学的学习技巧和答题规律。尽管如此,我想表达我个人对学习高中生物学的最核心的观点:“学习生物学不应以获得分数为最终目的,生物学知识的学习本身远远比获取生物学考试分数重要。”
    有些教师和学生非常迷信教材和高考题,认为教材所说的都是对的,高考题都是合理的。有时也明明知道教材和高考题的说法存在科学性错误,但是仍旧奉为金科玉律,就着答案,勉强进行解释。这些“教条主义”做法的实质都是“分数至上”观点的体现。例如,因为教材上出现这样的语句“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就有高考题:“脂肪细胞中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答案是“水”,但事实上脂肪细胞内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有些教师执著于所用教材的专业名词和有些论断,而不管其有多种说法和解释。例如浙科版中的“细胞溶胶”和人教版中的“细胞质基质”是同一结构的不同说法。但是有些教师就只认同其中一个。诚然我们需要分数,但是仅仅为了分数而学习是可悲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学习者应该“做真实的自己”做真实的学问。
    高中生物学的选择题题干中经常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或“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其实高中生物学的选择题考的是“最佳答案是什么”,而不是正确或错误的是什么。例如,“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哪项?”其实你应该把这句话翻译成:“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四个叙述中,相对而言哪个选项是最佳答案?”生物学的复杂性决定了一部分生物学题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科学性问题,这是无法避免的,答题者应该揣摩出题者的意图。
    高中生物学是对庞大而复杂的生物学知识体系的简化,简化就必然会略去很多真实细节,从而不可避免地犯下科学性错误。如果仔细推敲,几乎没有一道高中生物学题目是完美的,或是存在科学性错误,或是文字有歧义,或是伪逻辑,或是超纲题。所以解答习题时不要过分去钻牛角尖。例如某高考题:“某双链DNA分子含有400个碱基,其中一条链上A:T:G:C=1:2:3:4,该DNA分子中的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学过数学排列组合的学生能明显看出此题的错误。再如,某高考题说:“15N有放射性。”其实15N是一种稳定同位素,没有放射性。
    作为高中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是不切实际的。况且,学习越深入,知道得越多,有可能越不会解高中生物学题目。例如,对病毒的理解,有些科学家认为它不是生命体,而另一些科学家认为它是生命体。在高中生物学中我们只有把它理解成生命体才有助于我们解题。再如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H]其实应该是FADH2和NADH两种,而高中生物学忽略前一种,这样才能解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